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【设计模式】快速理解观察者模式,原来它还有这么多其他名字

(一)什么是观察者模式

我们都关注了某个公众号,当这个公众号发文章时,所有关注它的人都会收到一条消息通知。这种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,会自动通知依赖它的对象的动作抽象为设计模式就是观察者模式

(二)观察者模式中的角色

观察者模式中主要有四个角色:

Subject:被观察对象的抽象类,这个角色还承担了注册观察者和删除观察者的方法。

ConcreteSubject:具体的被观察对象,在开头的例子中,某个公众号就是一个具体的被观察对象。

Observer:观察者的接口,负责接收被观察对象的状态变化并更新。

ConcreteOberver:具体的观察者,在开头的例子中,每个关注公众号的人就是具体的观察者。

(三)观察者模式的案例

只看概念很难理解这种设计模式究竟是干什么的,接下来就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下,这个例子还是采用文章开头公众号的例子。
首先定义Observer接口,负责更新操作。

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{
    /**
     * 更新操作
     * @param subject
     */
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(Subject subject);
}

上面代码中的Subject是被观察对象的抽象类,这个类定义了添加观察者、删除观察者、通知观察者的方法,并定义了获取标题和生成文章的两个抽象方法:

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{
    /**
     * 记录所有的观察者
     */
    private ArrayList<Observer> observers = new ArrayList<>();
    /**
     * 添加观察者
     * @param observer
     */
    public void addObservers(Observer observer){
        observers.add(observer);
    }
    /**
     * 删除观察者
     * @param observer
     */
    public void deleteObservers(Observer observer){
        observers.remove(observer);
    }
    /**
     * 通知所有的观察者
     */
  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(){
        for(Observer observer:observers){
            observer.update(this);
        }
    }
    /**
     * 获取文章标题
     */
  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Title();
    /**
     * 生成一篇文章
     */
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createArticle();
}

接着定义具体的被观察对象,这里是一个具体的公众号,并实现获取标题和创建文章的抽象方法:

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{
    private String title;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getTitle() {
        return title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createArticle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创建了一篇文章");
        this.title="这是文章标题";
        this.notifyObservers();
    }
}

接下来创建两个观察者:

public class On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update(Subject subjec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One收到了一篇推送,标题为"+subject.getTitle());
    }
}

public class Two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update(Subject subjec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Two收到了一篇推送,标题为"+subject.getTitle());
    }
}

最后通过Main类进行测试:

public class Main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//创建具体的被观察者对象
        Subject concreteSubject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
        //创建两个具体的观察者
        Observer oneObserver = new OneObserver();
        Observer twoObserver = new TwoObserver();
        //两个具体的观察者关注了被观察者对象
        concreteSubject.addObservers(oneObserver);
        concreteSubject.addObservers(twoObserver);
        //被观察者对象创建了一篇文章
        concreteSubject.createArticle();
        //第一个观察者取消关注
        concreteSubject.deleteObservers(oneObserver);
        //被观察者对象又创建了一篇文章
        concreteSubject.createArticle();
    }
}

最终的运行结果如下:

创建了一篇文章
One收到了一篇推送,标题为这是文章标题
Two收到了一篇推送,标题为这是文章标题
创建了一篇文章
Two收到了一篇推送,标题为这是文章标题

(四)观察者模式在源码中的应用

在JDK的java.util包下,直接提供了观察者模式所需要的Observer和Subject对象。其中Observer对象和我在第三章定义的十分相似:

package java.util;

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{
    void update(Observable o, Object arg);
}

Subject对象在这个包下名称叫做Observable,包含了添加观察者,删除观察者等操作。

package java.util;

public class Observable {
    private boolean changed = false;
    private Vector<Observer> obs;

    public Observable() {
        obs = new Vector<>();
    }
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Observer(Observer o) {
        if (o == null)
          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();
        if (!obs.contains(o)) {
            obs.addElement(o);
        }
    }
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(Observer o) {
        obs.removeElement(o)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() {
        notifyObservers(null);
    }
  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(Object arg) {
        Object[] arrLocal;

        synchronized (this) {
            if (!changed)
    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    arrLocal = obs.toArray();
            clearChanged();
        }

        for (int i = arrLocal.length-1; i>=0; i--)
            ((Observer)arrLocal[i]).update(this, arg);
    }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s() {
        obs.removeAllElements();
    }
  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void setChanged() {
        changed = true;
    }
  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void clearChanged() {
        changed = false;
    }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hasChanged() {
        return changed;
    }
  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countObservers() {
        return obs.size();
    }
}

(五)总结

观察者模式在不同的场景下还有不同的叫法,比如在本文的例子中,观察者模式叫做发布-订阅(publish-Subscribe)模式会更合适;观察者模式还可以叫做源-监听器(Source-Listener)模式,但是不管怎么叫,它的定义都是相同的。

相关文章:

  • linux实际应用小技巧
  • 时间类有多复杂,JDK竟设计了三版
  • AOP之PostSharp5-LocationInterceptionAspect
  • 如何快速学习一门新技术
  • 模拟实现部分库函数(strcpy,strcmp,strcat,strstr,memcpy,memmove,memset)
  • 组成原理(一):计算机是如何组成的
  • JDK9相比于JDK8,究竟变强了多少
  • Hive之分区(Partitions)和桶(Buckets)
  • 列式存储?OLAP?ClickHouse究竟是何方神圣
  • 分享Open-E DSS V7 应用系列十篇!
  • 基于SpringBoot和BootStrap的全栈论坛网站(附上源码)
  • 我的Java全系列技术博客
  • 闲着无聊造个轮子,开源一个可快速接入的分布式SSO系统
  • https在电子邮件安全解决方案
  • Python生成10个0-100之间的随机数,将其每个数一行写入“随机数.txt”文件,然后从文件中读出十个数,排序后写入“排序.txt”文件。文件路径随意指定。
  • [译] 理解数组在 PHP 内部的实现(给PHP开发者的PHP源码-第四部分)
  • 「译」Node.js Streams 基础
  • 【译】React性能工程(下) -- 深入研究React性能调试
  • angular学习第一篇-----环境搭建
  • CSS进阶篇--用CSS开启硬件加速来提高网站性能
  • gops —— Go 程序诊断分析工具
  • Joomla 2.x, 3.x useful code cheatsheet
  • linux学习笔记
  • Otto开发初探——微服务依赖管理新利器
  • PaddlePaddle-GitHub的正确打开姿势
  • spring boot下thymeleaf全局静态变量配置
  • Travix是如何部署应用程序到Kubernetes上的
  • 从PHP迁移至Golang - 基础篇
  • 关键词挖掘技术哪家强(一)基于node.js技术开发一个关键字查询工具
  • 关于使用markdown的方法(引自CSDN教程)
  • 每天10道Java面试题,跟我走,offer有!
  • 前端自动化解决方案
  • ​TypeScript都不会用,也敢说会前端?
  • ​软考-高级-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四版【第23章-组织通用管理-思维导图】​
  • #大学#套接字
  • (delphi11最新学习资料) Object Pascal 学习笔记---第5章第5节(delphi中的指针)
  • (附程序)AD采集中的10种经典软件滤波程序优缺点分析
  • (附源码)springboot课程在线考试系统 毕业设计 655127
  • (汇总)os模块以及shutil模块对文件的操作
  • (力扣记录)1448. 统计二叉树中好节点的数目
  • (力扣题库)跳跃游戏II(c++)
  • (轉貼)《OOD启思录》:61条面向对象设计的经验原则 (OO)
  • .Net6使用WebSocket与前端进行通信
  • .net经典笔试题
  • .secret勒索病毒数据恢复|金蝶、用友、管家婆、OA、速达、ERP等软件数据库恢复
  • @ConditionalOnProperty注解使用说明
  • @converter 只能用mysql吗_python-MySQLConverter对象没有mysql-connector属性’...
  • [20160902]rm -rf的惨案.txt
  • [AIGC] 如何建立和优化你的工作流?
  • [Android]使用Git将项目提交到GitHub
  • [C++核心编程](四):类和对象——封装
  • [FTP]pureftp部署和优化
  • [I2C]I2C通信协议详解(一) --- 什么是I2C
  • [LeetCode 127] - 单词梯(Word Ladder)
  • [Linux]history 显示命令执行的时间